为什么上海的母亲河是黄浦江而不是苏州河,为什么苏州河在上海而不是苏州?5月7日下午,一场由上海商学院图书馆和上海炎黄文化宣讲团共同主办的名为《心动苏州河》的讲座在我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主讲嘉宾高级记者潘真一开场便以两个提问引领讲座聆听者开启关于苏州河的思索之旅。
上海有两条大河,一条黄浦江,一条苏州河,一江一河伴随着上海城市成长,也滋润着市民生活。苏州河原来曾是吴淞江,发源于太湖,曾经是上海通往江苏南部的主要水上交通线和上海市区重要航道。19世纪英国人在上海建立租界,来沪的外国人发现,溯河往上,乘船可以直达苏州府城,于是,他们称之为“Soochow Greek”,而“苏州河”正是其汉译。严格而言苏州河是吴淞江进入上海市区后的小名而已。它曾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大江,后来河道经常淤塞,明代初,户部尚书夏原吉主持治水,另开一条大河“范家浜”,上接黄浦,下通长江大海,自此,汇合江浙多条河流的黄浦江东下,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史称“黄浦夺淞”,苏州河反而转为黄浦江的一大支流。因此从辈分说,苏州河实际应是“外婆河”,黄浦江是“母亲河”。厘清概念后,主讲嘉宾对苏州河边曾发生的故事娓娓道来:祖祖辈辈生活在上海的退休教师,划着小舢板移居上海的苏州画家,从上海去台湾又去美国最后叶落归根回上海的艺术家,跑到上海开创新事业的外国人、外地人⋯⋯,最后讲座扩展而去:谈到了犹太难民的上海记忆,上海黄包车的故事、农民工的上海记忆等等。潘真老师以其记者、作家特有的敏锐、深情讲述上海记忆。
此次讲座为我馆第九届“阅读唤醒书籍”读书节活动之一,城市亦是一本摊开的书卷,上海可阅读、苏州河可阅读,但阅读上海、阅读苏州河并不轻松,因为他们的故事太多了。通过讲座,同学们对上海海纳百川、大气谦和、开明睿智、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有了更深的领悟,也对能置身于上海的校园内生活、学习而倍感珍惜愉悦。
撰稿:倪蔚为
摄影:李艺婷
审核:卜军